近年来,我国慢阻肺的真实现状令人堪忧,中国正面临着抗击慢阻肺的严峻挑战。
“中国有超过80%的慢阻肺患者被严重漏诊、误诊!为此我深表忧虑,遗憾自己没能担负起防治慢阻肺的责任。”
在24日CTS2016的会后采访中,王辰院士将以上这句话前后足足强调了3次。这不禁让在场的所有记者深感目前慢阻肺形式之严峻及宣扬正确防治观念的责任之重大。
这已不是王辰院士首次表达自己的忧虑。早在9月初的欧洲呼吸学会年会上(ERS2016),他就以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揭开了目前中国慢阻肺的真实境况。
近年,在我国40 岁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已由 2007年的8.2%上升至14%,增长了近1倍。
这是一个基于严格流行病学调查而得出的结果。虽然研究尚未最终发表,但深感形式严峻的王辰院士仍迫切地希望国人能因此早些提高防治意识,对“慢阻肺”这个看似陌生却极其普遍的疾病能给予足够重视。
王辰院士在伦敦ERS2016大会中作题为《控烟:中国最具可行性与挑战性的疾病防控手段》的精彩报告。
“肺脏可谓饱受内忧外患,它就像个不善言语的闷孩子!”谈及目前国内慢阻肺的严峻形势时,王辰院士作了个十分生动的比喻,似乎还吐露着几分怜惜之情。
黄帝内经称“肺为娇脏,邪必先伤。”而这样一个娇嫩的器官却往往是外界有害因素首个侵袭的对象。吸烟、雾霾、装修污染、病原菌感染…这些都能直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体内的有害因子也往往经肺部血管汇集于肺脏。
据统计,在中国老年人的死因中,有80%是死于呼吸系统衰竭。不同于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国人对于慢阻肺的慢性管理知之甚少。由于早期症状不突出,常仅表现为轻度咳嗽、咳痰,因而极易被忽视。待到出现严重的憋气症状时,往往疾病已进入到中晚期,出现了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甚至呼吸衰竭等难以逆转的情况。
中国有3.16亿吸烟人口,二手烟人口多达7.46亿,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多少浑然不知的慢阻肺高危患者!
国际上,呼吸病学界普遍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称为COPD,而在王辰院士这儿却有个不成文规定:
在中国,这个疾病就叫作“慢阻肺”。
之所以要摒弃COPD这个高大上的专业词汇而换以“慢阻肺”替代,目的就是要让这种普遍的肺病能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真正让百姓耳熟能详。
“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的管控都极受重视,唯独缺了一个慢阻肺!”王辰院士指出,中国慢阻肺患者的误诊及漏诊超过2/3,甚至达到80%。在国内的基层医院,肺功能的测定普及率极低,大多能够成熟监测血压、血糖的基层单位都没有配备规范的肺功能测定设备。而测定肺功能是诊断慢阻肺最重要、最简便的方法。被测者仅需按正确口令对准吹嘴进行吸气、呼吸的简单操作,就能基本准确地筛查出慢阻肺。可惜的是,在目前的常规体检中,并没有肺功能检查这一项。
医学界及患者的普遍不重视、卫生政策的滞后及国家疾病防治方略的疏漏导致了慢阻肺在我国的肆意横行,使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长期残喘在痛苦之中。
“既然血压、血糖都能测量,为什么不能检查肺功能?”王辰院士在采访中坚定而强烈地发出了质疑。
“为何中国的慢阻肺患病率如此之高?除了与环境、吸烟、中国儿童幼时气道呼吸系统的反复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外,慢阻肺作为慢性病之所以久酿成患,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早期的诊治不够。” 王辰院士指出。
憋气是中晚期慢阻肺患者最主要的症状,这一阶段的患者往往极度痛苦,甚至伴随着濒死感。而最新研究表明,对无症状的早期慢阻肺患者进行药物干预治疗能够极大地改善慢阻肺早期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谷值、峰值和用力肺活量(FVC),降低FEV1峰值年下降率,持续改善患者CAT评分,甚至能够逆转病情。
“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已然,而遗憾的是,我国社区基层医生对于慢阻肺的知识普及率仅不足10%,外加患者的不重视,使得慢阻肺的早期防治工作开展艰难,王辰院士为此深表忧虑。
值得欣慰的是,本次CTS2016的基层医生会场被挤得满满当当,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生踊跃发声,积极参与学术讨论。
基层医生是呼吸疾病防治的关键。提高人群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在社区诊所普及肺功能检查、完善健康体检、定期对高危人群检测肺功能......这些都需要基层医生、社区医生及家庭医生的力量。
“解决问题的核心还是提高意识,政策导向是关键。”王辰院士如是说。
为此,我国建立了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让专科医生指导基层医生;在社区构建了以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病防治中心,加强慢阻肺知识的宣传;甚至将临床试验深入社区、街道,将慢阻肺早期防治的理念广泛传播。
可以预见,中国呼吸病学正以蓬勃的升腾之势,迎接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