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2年我国心脏康复中心仅有8家,2016年暴涨到226家,2017年这个数字预计在500以上。心脏康复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
心脏康复就是通过多学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行为,控制心血管病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延长患者寿命,并提高生存质量。
心脏康复这一概念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医生开始通过综合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坚持循证药物治疗时,到1980年代后期,美国冠心病死亡率较60年代下降50%,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通过这一系列手段,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延长患者的寿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便是心脏康复的精髓。
心脏康复的快速发展并走向成熟是近半个多世纪,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也可称四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从静到动的转变。即心血管病防治理念由长期卧床转变为及早进行康复锻炼。
第二次跨越:从单纯的运动处方拓展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全程管理服务和关爱,即五个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含睡眠管理)、戒烟处方。
第三个跨越:整合资源,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合二为一。
第四个跨越: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与高危患者一级预防的进一步整合。例如,开始把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纳入心脏康复服务的患者群。
根据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 2.9 亿,其中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 以上。血运重建与药物治疗依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两片一架”成为标配,生物治疗技术受到盲目推崇,人文关怀、心理干预、康复治疗则被忽视。然而即使经过“最佳”治疗,患者仍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
因此心脏康复的开展,势在必行。
我国心脏康复事业起步较晚,过程曲折。在新一轮的医药卫生改革大潮中,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国心脏康复发展的机遇期。国务院2013年9月份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近期《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如强劲的春风,为我国心脏康复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提供了强大推力和政策环境支持。
心脏康复的慢病管理中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的药物应用、规律的体外反博、合理的支架治疗、必要的搭桥治疗,我院心血管病科亦开展心脏康复治疗。
6分钟步行实验应用于临床,进行心功能的评估
2016年底医院引入增强型体外反博,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2017年,我院心血管病科派专人前往辽宁营口
参加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会议。
左 刘金良 李萍主任 右 闫如玉主任
有幸与胡大一教授合影
前往河南郑州参加第二届长城国际心脏康复与预防会议
左 刘金良 右王龙
中医药在心脏康复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养生历史悠远,基础理论为阴阳五行,治疗原则为辩证是施治,方法为中药、针灸、穴位物理刺激、药膳等。运动锻炼如中国武术、拳术、太极、气功等形体运动具有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特有风格,不仅利于心脏康复治疗的获益,而且利于提高心脏康复治疗的安全性。通过参加气功健身例如易筋经、太极等,可增强患者心理调节能力,亦可调理心血管系统相关因素(如脉搏、血压等)。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