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天气转冷,慢阻肺也进入急性加重的高发季节。新年伊始,2018年1月2日下午14:00,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多位全科医护团队齐聚一堂,迎来“活水计划——慢阻肺患者社区管理培训项目”又一期学习,此次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心肺康复技术总监喻鹏铭老师给大家带来精彩分享。
在培训开始,喻老师通过2016新发表的一张图例展开今天的授课,并对此进行详细阐述。图中通过分成绿色、橘色、红色三种颜色代表着100个面孔,绿色面孔代表着有61%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过肺康复干预计划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橘色面孔代表着有通过肺康复干预,有13%的患者疾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但其症状得到一定缓解;红色面孔代表着有26%的患者进行肺康复计划无帮助,而这26%的基本都是终末期患者,应该进行肺移植治疗。而这些数据对肺康复概念进行新的强调及解读:不可逆转的疾病并不意味着不可逆转损失的功能;像呼吸困难程度、咳喘程度以及运动受限程度其实都是可通过康复来逆转的。多学科合作的肺康复计划,现在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国际指南上要求被强制执行。喻老师2017年9月至12月访问德国和比利时,其国家就强制要求慢阻肺患者出院后分阶段参加为期12周到30周的肺康复计划,从而使肺康复真正贯彻落实。循证显示肺康复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肯定是有效的,只是因为患者的依从性、交通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执行存在困难,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探索一条新的方式。当前肺康复计划核心内容归纳为四方面:肺康复训练计划是基于运动治疗的;我们要依托以护士为领导的疾病教育;要以医生团队结合的多学科合作教育患者进行行为改变;爱与支持。肺康复计划不单纯是患者的事,它需要整个家庭参与进来,且家庭参与尤为重要。为了实现这四点,我们必须需要克服患者的热情与千篇一律的肺康复计划之间的冲突。
接着,喻老师讲解了对比传统肺康复计划的流程基于循证新的建议,探讨了急性住院病人稳定后,带着症状出院及在社区如何继续开展肺康复计划。从肺康复中心构建标准,谈到肺康复多学科交叉团队角色的分工,再到患者角色的转变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且全面的详细阐述。喻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受益颇多。比如:肺康复中心椅子的选择,应该选择不要扶手或者靠背的椅子,这样选择目的是患者坐在椅子休息时候,身体可以前倾,使膈肌的活动度增加,改善通气。每项内容看似简单随意,但却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而制定的全程管理。
然后,关于呼吸困难,日常生活活动和体适能受限的患者,喻老师与其导师Rik Gosselink共同商量,设计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患者康复转介程序,实现多学科合作的肺康复计划。定好转诊流程之后,怎么去实施呢?对此,喻老师就以鲁汶大学为代表的欧洲和美国,他们在临床肺康复诊治方面展开浅谈,介绍了很多新的治疗方式,例如:吹口琴训练团队;手持电扇能显著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水疗;北欧健步走;4岁以下儿童通过吹泡泡方法使肺泡打开从而使痰液更容易排出;在振动平板上全身振动训练;禅柔;盐疗等, 这些方法一改传统枯燥无味的训练方式,使得肺康复训练变得趣味性、多样性、操作简易,利于患者长期坚持。通过喻老师的讲解,开阔大家眼界,更是对我们以后工作给予极大指导。
最后,喻老师对这些新的运动方式进行亲身教授,手把手教学。短短两个半小时,喻老师精彩洋溢的讲解和亲身示范,每个学员获得丰富且充实的体验,开阔了思路,提升了技能,更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
本文首发:天乐康科技 已获喻鹏铭老师授权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