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萍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家委员暨世界中联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衰专家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康复研究中心委员,中国医体整合联盟委员,福建省康复技术工程学会心脏康复分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委员,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脏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中西医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昭萍(左一)在指导患者进行心肺运动实验
曾昭萍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主攻心脏康复领域。从主流的介入手术医生,到七八年前转而投身于心脏康复,曾昭萍希望能通过改变患者错误的生活方式观念,调整他们的生活习惯,来预防和康复他们的心血管,达到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目标。
选择心内科工作
曾昭萍说,她从小在医院家属院长大,母亲是内科医生。“母亲严谨的学术作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德对我的影响很大。”
1995年,曾昭萍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来到厦门工作。1998年,她考上了心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在厦门市心脏中心(即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心内科工作。一开始,曾昭萍主攻的是电生理起搏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开始对心脏康复感兴趣,并进入这一领域。
探索新兴领域
心脏康复在中国是新兴的专业,刚刚起步,并不是很主流。为什么曾昭萍会选择进入这个“默默无闻”的领域?
“在工作中,基本上每个患者都会忧心忡忡地问医生,得了心脏病后能吃什么?还能运动吗?还能去旅游吗?也有的患者误以为做完支架就万事大吉,不仅毫无忌惮地继续不健康生活的方式,甚至停药,出院后不久又再次病情恶化入院。我想,除了传统的住院诊断治疗方案,是不是还有其他治疗手段能进一步帮助患者重返社会,享受健康的高质量生活?”曾昭萍说,这是她开始把眼光转向心脏康复的初衷。
汽车保养要进4S店,心脏同样需要保养。曾昭萍介绍,心脏康复主要有6种方式,即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戒烟处方、心理处方、睡眠处方。应用多学科专业知识互相协同的、个体化进行各种干预措施,包括评估、科学的运动训练、指导合理的膳食、规律服药、良好的心态、戒烟限酒、改善睡眠,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病。
从2009年至今,曾昭萍接触心脏康复领域已近10年,“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很多模式需要摸索,制度需要建立,需要不停地学习,但是能够帮助到患者,我就觉得很开心。”
帮助患者康复
几年前,不到40岁的刘先生因为急性心衰被送到心血管病医院CCU。他患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虽然做过瓣膜换瓣手术,但因为心脏显著扩大,已达到心脏移植的指征,“当时他的情况非常差,心脏功能比80岁老人的心脏还糟糕,不但带病生存质量低,而且猝死几率很高。他还那么年轻,我很想帮帮他。”曾昭萍说。
等刘先生病情稍微稳定后,曾昭萍开始为他制定心脏康复计划,让他每两周来随访一次,对他的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睡眠等进行全面的指导。一年后,刘先生的儿子高考结束,刘先生说,因为心脏病自己已经多年困在家里,此次很想趁儿子金榜题名之时,一圆全家出游之梦,但又怕自己的身体受不了。曾昭萍经过评估,刘先生的心功能、活动耐量明显提高,身体机能已经可以具有旅游的能力,在制定了一些应对风险的措施后,圆了刘先生的心愿。
“之前做心脏康复大部分情况是帮助一些低危的患者,第一次帮助高危的患者重返社会生活角色,哪怕是让他的生活质量好一点,我都觉得自己做这个工作更有意义了。”曾昭萍告诉记者,如今,刘先生还在曾昭萍处随访,身体健康多了,人也变得开朗了。
特写:在外地暗访时常被当成骗子
除了是心内科医师,曾昭萍还有一个身份———中国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的成员。据了解,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如今已形成一个总部、四个区域认证中心(广州、武汉、哈尔滨、厦门)的协同工作格局,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为华东区域惟一一家认证中心。
作为区域认证中心的一员,曾昭萍的职责之一就是对申报胸痛中心的医院先进行网络初审,若是通过了的,再出差到当地去进行“明察暗访”。暗访时,曾昭萍需要假扮成胸痛的患者或患者家属,以检验该医院应对胸痛患者的处理能力,但为了防止当地医院听出是外地口音而做特殊准备,曾昭萍经常都要在当地找志愿者。
为了找志愿者,曾昭萍没少被当成“骗子”。“跟人说想找他假扮胸痛,还得抽血什么的,大部分人都很警惕。实在找不到志愿者,就只能自己扮患者,自己上。”
从全面启动胸痛中心认证工作以来,心血管病医院将与其他三家认证中心一起,共同推动实现全国落地1000家胸痛中心。
来源:海西晨报
记者:蔡樱柳
通讯员:刘云芳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