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0)重磅推出《2020 ESC运动心脏病学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体育锻炼指南》,这是全球首部针对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人群的运动和体育锻炼指南。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定期体育锻炼以及系统的锻炼,不仅可以降低心血管及全因死亡,还是大多数CVD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忽视的是,不正确的运动却可能触发CVD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因此,在重视体育锻炼的同时,也需要平衡猝死风险、运动获益以及心肺健康目标之间的关系,以确保CVD患者能进行更安全的体育锻炼。不可否认的是,运动心脏病学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其相关的临床循证证据较少,因此,本次指南的制定,依赖于专家组成员们的丰富经验,而不是大量的前瞻性研究,但本指南仍包括了现有的最新研究,并且借鉴了现有的ESC指南。本次指南的制定,可用于对CVD患者进行调查、风险评估与管理,以帮助临床医师制定运动计划或提供运动建议。本文特将此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希望对您的工作有所裨益。(文末可下载指南原文)
-
在参加娱乐和竞技运动之前进行心血管疾病(CVD)筛查,是为了发现与心源性猝死(SCD)相关的疾病,并通过针对特定疾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降低CVD风险。 -
对于成人和高级运动员的心血管疾病筛查,重点应围绕患病率较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筛查应涉及CVD危险因素的评估和运动压力测试。CAC评分或许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等风险的无症状运动员中进行。 -
所有年龄段健康成人和已确诊心脏疾病患者都应经常进行锻炼,每周应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 -
患有冠心病(CAD)且因运动引起不良事件风险较低的人群(除少数例外),应被视为适合参加竞技或休闲运动。 -
不建议CAD患者、运动诱发不良事件风险高的患者或残余缺血患者进行竞技运动,个别低强度技巧型运动除外。 -
针对心力衰竭(HF)患者制定的运动计划有利于提高HF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且对其全因死亡和因HF死亡、全因住院和因HF住院影响不大。 -
患有轻度瓣膜性心脏病的无症状人群或许可参加所有体育运动,包括竞技体育运动。 -
无症状的中度瓣膜疾病患者如具有良好的心功能,并且在最大运动压力测试中无心肌缺血、复杂心律不齐或血流动力学损害的证据,可在与心脏病专家仔细讨论后考虑参加竞技运动。 -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运动)可降低患有主动脉疾病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 -
患有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的人群在出现活动性炎症时应放弃参加所有运动。 -
对于希望参加常规运动的心肌病患者,或已治愈的心肌炎或心包炎患者,应接受包括运动测试在内的综合评估,以评估运动诱发心律失常的风险。 -
对于基因型为阳性/表型为阴性或具有轻度心肌病表型,但无症状或无任何危险因素的人群,或许可以参加竞技运动。然而,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一个特例,应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和竞技运动。 -
心律失常患者的运动管理应遵守三项原则:(i)预防运动过程中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ii)进行症状管理,选择合适运动;(iii)预防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发展。所有运动方案的制定均应遵照这三项原则。 -
所有患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运动员均应排除预激;如出现预激,建议对旁路进行消融。 -
对于希望参加运动的室性早搏(PVCs)患者,必须排除潜在的结构性或家族性心律失常,因为如果存在这些潜在的条件,运动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恶性心律失常。 -
考虑到基因型、表型及潜在影响因素与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遗传性离子电流异常(如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的运动员需与心脏病专家一起协同评估,制定相应运动方案。 -
装有起搏器患者不应因为装有该设备而被禁止参加运动,而应根据其潜在疾病状况调整运动方案。 -
已装有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患者或许可考虑参加休闲和竞技运动,但由于运动期间出现不适当放电的可能性更高,且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因此需要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
应鼓励冠心病(CHD)患者积极运动,并应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转载或投稿请联系 010-65721182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