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不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运动,而应进行有一定耐力的持续缓慢消耗的运动。
1.运动项目选择
最低强度运动(约30分钟):散步、做家务、打太极拳、开车购物。
低强度运动(约20分钟):跳交谊舞、下楼梯运动、平地骑车、打桌球。
中等强度运动(约锻炼10分钟):平地慢跑、溜冰、做广播操、上楼梯运动、划船、打羽毛球。
高强度运动(约锻炼5分钟):跳绳、游泳、举重、打篮球、踢足球、打网球。
2、运动时间
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每次运动时间约60分钟,其中达到运动强度后,应坚持运动30分钟。一天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进行,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
3、运动频率
每星期运动3~5次较为适宜,可根据每次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运动量较大,间歇宜稍长。如果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运动后又不疲劳,可坚持每天运动1~2次。
4、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的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1、1型糖尿病,尤其是“脆性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胰岛素严重缺乏,运动会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不能氧化分解酮体,从而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危险。此类病人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不要参加运动锻炼。
2、近期有明显的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及青光眼者,应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参加运动。
3、有糖尿病肾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应主动减少运动量。
4、血压明显升高,大于170/110毫米汞柱者应暂停运动。
5、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应中止运动
6、合并急性感染和肝肾功能不全者。
7、尿中有酮体者禁止运动。
尿病患者运动的几个误区
1、运动强度过大。高强度的运动,会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增高,同时使过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加重并发症。
2、只要运动就能降低血糖。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做运动就可以降血糖,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对于有严重并发症者来说,盲目地运动很有可能加重病情,要随时监测血糖,有计划地做合理的运动。
3、运动不规律。不规律的运动仅有助于运动前一餐餐后血糖的控制,而对其他时间的血糖毫无作用,血糖控制也就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4、起早运动。在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为自己生理节律而存在的“生物钟”,这个“钟”不能随便被调拨,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也会使体内节律性分泌的激素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血糖波动。
5、空腹运动。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早起空腹运动。可是,在患者空腹运动时,体内能量主要靠脂肪进行分解,肌肉还会分解肌糖原以供需要,由此消耗肌肉,造成肝脏负担。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