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心力衰竭的诊治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差的预后仍是心血管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立足心衰、聚焦众多学科的学术盛会,2017 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年会于 3 月 10 日在北京隆重召开,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就心力衰竭诊疗最新进展及本次大会的相关问题接受了丁香园采访。
回顾心力衰竭诊疗最新进展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 2016 版的心力衰竭(HF)诊治指南。与先前的指南对比,心力衰竭的评估、器械和药物治疗均有更新。在病情评估方面,2016 版指南更倾向于对外周灌注情况的评价,即根据患者外周灌注情况和皮肤是否湿与冷,对 HF 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 HF 治疗方面,2016ESC 指南则有如下进展:在器械治疗方面,对于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要求更加严格,对左室辅助装置、起搏治疗、远程监测等新科技的适应症和应用规范也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在药物治疗上,对于血管扩张剂的使用指征放宽,新药 LCZ696 也将于年内在国内上市,松弛素等治疗 HF 的新药也取得了相关研究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心力衰竭诊疗挑战仍在
HF 的诊治不仅包括了诊治,还包括了 HF 的预防。对于心脏结构已有病理性改变、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衰危险因素但仍未进展到心衰阶段的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延缓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已进展到 HF 阶段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拓展 HF 的标准化的药物治疗。此外,对不同阶段病情的患者还应对其加强生活管理,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心衰防控,专委会在行动
张健教授指出心衰专委会在 2016 年主要做了如下三个工作:首先,专委会利用心力衰竭网这一平台对心衰的诊治的方法、理念及进展进行介绍;其次,进一步拓展心力衰竭国际学院功能,加强对基层医生进行面对面培训;最后,利用心衰规范化诊治中心深入基层医院,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这在心衰的普及教育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展望 2017 年,专委会将继续推动心力衰竭大型平台的建设,推动心力衰竭诊疗评价体系建设,推动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的建设,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普及公众对心衰的认识。
学术、科技、实践助力心衰防控
2017 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围绕「学术、科技、实践」三个方向,「学术」上,交流国内外心力衰竭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讨论心力衰竭医学领域热点问题;「科技」上,着重于器械科技的介绍,如左心辅助装置及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将新的科技元素与临床紧密结合;「实践」上,强调用学术的理论和科技的手段推动对患者高水平的诊治,更好的使患者从心衰规范化治疗中获益。将上述三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诊治患者,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减轻国家及患者的医疗负担。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