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风患者的检查中往往忽视了肺功能,这可能是由于患者无肺部相关症状或疾病。但研究表明,卒中偏瘫侧的膈肌、肋间肌和腹肌存在部分或完全无力,而健侧膈肌移动代偿性增加。Teixeira Salmela等人的研究发现,与同一年龄段的健康人相比,慢性卒中患者的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明显下降。实际上,卒中后的呼吸功能障碍会导致潮气量、吸气能力、总肺活量、最大吸气能力特别是补呼气量的下降。
此外,呼吸肌力量下降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卒中风险增加。卒中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和下腹部功能下降。吸气肌训练(IMT)已被证实能改善吸气肌功能,而且能额外改善运动能力,减少呼吸困难,并改善吸气肌无力患者的夜间氧饱和度下降时间。
卒中幸存患者往往运动能力较差。研究显示,久坐的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不足同年龄段、同性别的健康人的40%。心血管训练已被证明能改善中风后的心肺适能,但目前尚无研究比较IMT和心血管训练。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假设IMT能优化卒中患者心血管训练的获益而进行本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BRT)和吸气肌训练(IMT)这两种训练方式是否可改善卒中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
设计:随机对照试验。
单位:教学和研究医院。
研究对象:共纳入45例卒中患者,男24例,女21例,随机分为三组: IMT组(n=15),BRT组(n=15, 接受呼吸再训练、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和对照组(n=15,空白对照)。
干预措施:三组患者均进行传统的中风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IMT组和BRT组增加相应的训练项目,每天30分钟,每周6天,持续6周。
主要指标: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和运动心肺测试,并评估其劳力性呼吸困难、运动功能恢复阶段、行走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与BRT组和对照组相比, IMT组训练结束后的FEV1、FVC、VC、FEF 25–75%和MVV显著增加(P<0.01),但BRT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与IMT组和对照组比较,BRT组的呼气峰流速(PEF)和峰值耗氧量显著增加,但BRT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和基线相比,BRT组的最大吸气压(PImax)和最大呼气压(PEmax)以及IMT组的PImax均明显升高,这与运动能力、呼吸困难感觉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关。
结论:呼吸肌训练项目对呼吸肌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显著的短期效果。
图1:试验流程图
表1:患者基线时的特点
FAC:功能步行量表,VE:分钟通气量;PER:换气比值;PO:能力输出。
表2:三组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表3:三组患者训练前后的心肺功能和代谢相关参数
Sutbeyaz ST,et al.Respiratory muscletraining improves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and exercise tolerance in subjectswith subacute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lin Rehabil. 2010Mar;24(3):240-50.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