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脏康复包括临床评估、优化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等,要求达到全程化、阶段化、早期化、个体化。中医心脏康复的理论基础在于整体观念、形神统一及辨证论治,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中西医心脏康复具有共性、个性和较强的互补性。如何实现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有机结合,是提高心脏康复疗效的重要环节。
一、心脏康复整体观
中医康复学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原则体现了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综合康复。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形神康复一体观三个方面。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中医康复学的具体方法丰富多彩,可分为精神、饮食、运动、药物、物理和环境等六大类康复措施。运动是心脏康复综合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康复学的运动形式具有动作和缓、形神和谐的特点,它通过精神意识驾驭形体运动,身心交融和高度统一,增强人体潜在机能,达到自我身心锻炼的目的。整体观点来看,中医心脏康复更加重视精神与情志、功能与营养、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采取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疗法相结合、医疗与自疗相结合,且更侧重非药物疗法、外治法和自我疗法的推广以及功能的恢复。
二、心脏康复辨证观
辨证与心脏康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辨证是决定心脏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心脏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康复原则和方法。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改善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在中医康复临床中,不仅内服中药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等都应当注意辨证论治,根据不同脏腑的虚实寒热采用相应的补泻方法,充分体现中医学“治病求本”的原则。如饮食康复法主要是针对性地选择具有食养、食疗作用的食品,以促进机体的康复。中医学认为,中药与饮食有“四同”,一同源, 二者皆生于大自然,属天然产品;二同用,都能起到调和阴阳、补虚泻实的作用;三同性味,均分寒热温凉及平性,辛甘酸苦咸五味; 四同归经,中医康复医疗在整体观和辨证观指导下,强调对患者的治疗应当因人、因时令、因环境和因病证的不同,分别采取多种不完全相同的方法,通过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以期取得最佳效果。如内服中药配合中药外用、推拿、针灸、手法康复等多种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策略
目前,现代心脏康复功能评估技术现已做到专项化、规范化和量化,把医疗、职业、心理、社会的康复结合起来,各种功能训练的技术、器械设备和康复工程不断出现。中医康复疗法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传统作业疗法、气功康复法、自然疗养康复法、中医情志康复法、娱乐康复法、针灸康复法、按摩康复等。这些康复疗法具有中医特色且实践证明疗效确切,两者应充分整合,做到优化和系统化。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运动模式应动静结合。康复运动是心脏康复程序的重要部分。中医康复运动以心身舒适为度,形式多样(如散步、慢跑、气功、五禽戏、太极拳和八段锦等),身心交融、形神和谐,可弥补依从性和趣味性不足。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导引、运动训练、气功等方法,即是形神一体的康复方法,主张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生活背景的人采用的不同的运动方式的个体化“运动处方”。例如,气虚体质就比较适合柔缓的康复运动方法,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健脾补气益气; 阳虚体质可选用按摩穴位、五禽戏中的“虎戏”等以补肾助阳。根据营养处方,结合患者的体重、血脂、血压、血糖及心功能的程度和中医辨证,制订具体的辨证施膳处方或食谱。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调节,在多方面、多环节发挥效能,具有直达病所、奏效迅捷、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心脏康复处方心应根据心血管指南和中医辨证,实现宏观与微观、辨证与辨病、中药与西药、药物与非药物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达到药物治疗的最优化。通过采用各种中医药特有的康复方法及西医有用的康复措施,结合我国国情,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形体康复与情志康复相结合、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制订不同证型的个体化方案,从而形成我国独有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学。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