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明显,2015 年的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心血管病位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之首,心血管疾病住院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而言,住院率从 2001 年的 3.5/10 万增至 2011 年的 16.4/10 万,而且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院后管理欠缺,患者纷纷「放弃治疗」
庞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群体使中国的心血管医生积累了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院内治疗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相对于院内管理的迅速发展,院后管理一直是中国心血管临床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很多患者出院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管理,导致出院后未能定期监测病情变化或遵循相关用药医嘱。PURE 研究显示,我国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比例仅为 15.5% 和 6.8%,远低于理论上应达到的 100%,而用药依从性欠佳、不能及时调整用药或接受疾病康复治疗等等,一方面导致了患者的病情恶化,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推高医疗系统运行成本。
通过介绍几例病例,以小见大反映我国心血管实践中院后管理的欠缺:
忽视康复指导引起的心衰再发:
患者,女性,73 岁,因「反复胸闷气急半年,再发 3 天」入院,患者 2 月前曾住院治疗,诊断为「心功能不全」,予「限水、利尿、扩血管、改善心脏重塑」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嘱患者出院后控制钠盐及水分摄入,并规律服用 ACEI、螺内酯等药物。2 月后患者再次就诊,追问病史,患者出院后未限制水钠摄入,从而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衰再次发作。
擅自停药造成的二次心梗
患者,男性,68 岁,因「突发胸痛 12 小时」入院,患者 4 月前曾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 PCI 术,术后嘱患者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阿托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终身服用,波立维至少服用 1 年,并嘱 6-9 个月后复查冠脉造影。4 个月后患者再次胸痛入院,追问病史,患者服药 1 个月后自行停用,考虑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行急诊冠脉造影,果不其然,冠脉原支架植入处 99% 狭窄,再次植入支架 1 枚。该患者未能按医嘱用药,导致了心梗的再次发生,遭遇本来不必要的痛苦.
落实院后管理,加强心脏康复,让患者不再伤「心」
类似于上述的病例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并不少见,这与院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更好的落实院后管理能带来哪些获益呢?
有研究表明,早期电话随访与未随访相比,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 30 天内的再入院率分别为 19.6% 和 26.3%,早期电话随访明显降低心衰再入院率;
另有研究报道,针对植入冠脉支架的患者进行出院后电话追踪、专门门诊随访及健康教育可使这部分患者 1 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加强院后管理,实时监测患者用药以及病情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再入院及病情加重事件,对于提高中国心血管实践的整体水平意义深远。
另外,加强心脏康复的普及教育,让更多的患者参与到心脏康复的过程中来,将是对病患和社会都是极大的帮助。可能还有不少人不了解心脏康复,心脏康复的益处总结如下:
1) 心脏康复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37%和心血管死亡率7%~38%。
2) 研究证实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以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可从心脏康复项目中获益。
3) 研究显示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接受心脏康复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
4) 美国一项对60万例老年住院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PCI或CABG5年随访的研究发现,心脏康复组患者5年病死率较非心脏康复组患者减少2l%~34%,并且不论康复次数的多少均可获益,其中高康复次数(25次以上组)降低34%,低康复次数(1~24次组)降低2l%,效果与心血管病预防用药(如他汀类药物或B受体阻滞剂)相当,而费用显著低于预防用药。
5)德国12560名心肌梗死后随访五年,死亡率下降54%,医疗费用下降47%,忧郁症状发生减少可使生活质量指数双倍提高.
我们根据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设立了完整的组织构架和先进齐全的康复器材:心肺运动评估仪、体外反搏治疗仪、斜躺式自行车、四肢联动、椭圆机、智能气阻康复系统、无创心排检测仪、动脉硬化检测仪等,还设立了营养评估室、心理评估室、戒烟睡眠管理室等。
关注微信公共号
《聚鹿心肺康复》
关注